“頭腔共鳴”四字,足以令人聽而生畏!很多人追求了一輩子仍然是“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”,即使能進了門檻,亦未必能夠真正成功,因為這裏還有一個功夫深淺的問題——能不能讓聲音在頭腔裏打滾甚至爆炸?太向往了。當然,仍有很多的一部分人,不把頭腔共鳴當一回事,認為自己唱得很響,就是頭腔共鳴。
用土辦法把頭腔共鳴練上去
既然你喜歡唱歌,就有責任把歌唱好!要把歌唱好,就必須學會頭腔共鳴,聲音才能通暢——上通和下通。沒有頭腔共鳴,聲音如何上通?
實際上,只要你不自滿,有心學習頭腔共鳴的話,亦不太難。在沒有導師情況下,你只要經常練習把自己的軟口蓋——小舌頭向上翹起,讓聲音沖上去,就有頭腔共鳴的基本效果了。再不然,如下面圖一所示,用手抓住下巴,把頭後仰,小舌頭便自動的向上打開,聲音自然而然地進入頭腔了。
又或者,你拉長音唱著一個“啊”,雙手舉在胸前,站直身體,慢慢彎腰成90度角,讓雙手垂直向地,這時你亦可以感到這個“啊”字已不是從喉腔發出,而是從頭腔發出!這一招用的是力的反抗,就如另一個現象——你唱高音到了極限,突然間有人把一件超重的東西放到你手上,這一刻,聲音便能夠向上再唱高了!
清晰響亮奔放易學的鼻腔共鳴
上面講的做的,只是對那些未有掌握好頭腔共鳴的歌唱者的一種啟發,有了這種啟發和感覺之後,希望能引起興趣,反復練習,反復摸索,直到成功!有了頭腔共鳴之後,同時要加些鼻腔共鳴,才更寬鬆!我說加些鼻腔共鳴,即是加上部分鼻腔共鳴,可讓聲音放大和放鬆!難道有全部的鼻腔共鳴唱法嗎? 有!你聽聽那位“遊牧時光”的歌唱者,他可是全部用鼻腔共鳴唱出的!另一位唱“送別”的年輕歌手,大家公認他唱的很好的——長亭外,古道邊,芳草碧連天......亦幾乎全部用鼻腔共鳴唱出,有的人不止用鼻腔共鳴來唱歌,並且用鼻腔共鳴來講話,但又不會變成鼻音。本港藝人鄭少秋就是一個例子,上文提到的國內兩位聲樂導師,胡棵育和蔡夏生,更是如此!
我們從上一節的圖示中可以看到,人類頭部那麼多處共鳴腔。最寬大和最靠前的就是鼻腔,故而歌唱者要創造泛音,就必須用上鼻腔,中音唱法更必須用上鼻腔,要學面罩唱法就更加需用上鼻腔了!網路上所見殷秀梅教金婷婷唱一個“梅”字,就是用鼻腔共鳴發聲,才唱得那麼明亮和清脆!然而學習鼻腔共鳴,要比學習頭腔共鳴更容易得多。只要你把小舌頭略為抬高,命令自己的聲音“向前向上”,命令聲音“你要明亮”,很快就實現了。我弄不懂的是,為什麼香港幾乎沒有使用鼻腔共鳴唱法的人呢?大概是沒有用鼻腔共鳴唱得很好的样榜吧?。然而本港有不少人向胡棵育老師學唱歌的呀,為什麼只記得把他的頭腔共鳴學回來?卻忘記把他的鼻腔共鳴和泛音都學回來?故而沒有一個唱得寬闊的女高音或女中音,太可惜了!
追求渾厚寬闊雄壯的中音唱法
接下來應該和大家講講中音的問題。高音講求優美、通暢、和穿透,中音講求渾厚、深沉、和雄壯,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。要唱得渾厚和雄壯就必須完全包住來唱,沒有包住來唱,總是讓明亮的聲音直接衝出去,那就不是中音了!故此,很多人認為有了一種較寬、較低的聲音,就是中音歌唱者,那是錯誤的!
反之,即使是音質較高的歌手,只要堅持包住來唱,堅持中音的其他原則,就可以成為優秀的中音歌手,甚至是中音歌唱家!國內的關牧村就是明顯的例子,她這個音質偏高的小號女中音,不止得到國際的認可,還在國際比賽中拿過獎。後起之秀鐘麗燕、郭村月亦是小號女中音,同樣唱得特別好,同樣被稱為歌唱家。男聲方面,冒起不久的大衣哥朱之文,音質亦高,同樣能夠成為很受歡迎的中音歌唱者!
另有三項必須注意的原則:(1)中音歌手為了唱得深沉,有必要把聲音的支點移低一些,通常放在襯衫的第3顆紐扣,甚至是第4顆紐扣。(2)為了把聲音唱寬一些,中音歌手必須加大鼻腔共鳴。(3)中音的最大特點是胸腔共鳴,故而唱低声區必須学會加些胸腔共鳴。具有特殊條件的歌手,尤其是低音歌唱者,必定會充分發揮胸廓這個共鳴箱,國內的瀋陽屬於這一類,但一般人只能把鼻腔共鳴充分壓低,讓聲音接近胸腔共鳴,廖昌永屬於這一類。
本港絕少中音歌手因為缺乏導師
回過頭來看看本港,上世紀50年代出了個唱“漁光曲”的白光。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歲月,都是潘秀瓊、吳鶯音、奚秀蘭等女高音的天下。直到70年代後期,才出了個女中音徐小鳳。80年代後期,出了個女中音梅豔芳。據我所知,香港目前應有3位可以薦級的女中音,都是唱美聲的。其中一位還保留國內文藝團體的席位,二位是國內音樂學院的畢業生。
只因香港懂中音、唱中音的人太少,沒有這個氣氛,不知不覺便走了樣,很容易唱成高音!那亦不太應該,音樂學院出身的科班,本應為香港樹立榜樣,帶起唱中音的風氣,怎能反而需人糾正呢?此外香港還有一位女超人,自稱能夠由最低音唱至最高音,她不必學習,天生就有這種本能。她吃進10年的歌聲,現在改變唱法,撐大喉嚨來唱中音,仍然是天下第一!
男聲方面,最為知名的是臺灣唱流行曲的青山,和唱“遲來的愛”的李茂山。香港的流行樂壇好像沒有較好的男中音出現。美聲方面,平時所見,除了我這個半路出家的人學唱中音,曾在柴灣青年劇場聽過一位男士唱中音,可惜並非十分雄壯,故而未能算是非常成功。大家比較常見的四人組合中的男中音,味道並不太濃,不很專業。有人告訴我。一位國內來香港定居的男中音,是專業人士住在上水,但經常進國內搞音樂製作,沒有出來演唱。又聽說一位男低音住在九龍,亦沒出來演唱。
此外,香港有一位男性聲樂老師,聲稱能教中音,實際上他本人沒有唱中音的基礎,在國內音樂學院學習的是高音專業,由於某種原因改教中音。它的方法是先在喉頭製造出中音,再向上唱,可是到了高聲區,仍然是沖出去,沒有包住來唱。他的性格很好,臺風很好,上臺亦唱的很好,只是你不要以男中音的尺度來衡量!就我所知的大概就是這些,但相信還有漏網之魚,請能原諒!
上面在說,相信還有漏網之魚,請能原諒!想不到那麼快就發現一條,並且是大重!我這個井底之蛙,怎麼沒有發現數年前已經來港定居的吳德華先生呢?他是正統的學院派男中音,功底特別深厚!如有誠意請他教學者,可與我聯繫,由我請他〝出山〞!
仰首感受頭腔共鳴 |
俯身感受頭腔共鳴
|
用鼻腔共鳴唱歌 |
用鼻腔共鳴唱歌 |
中号男中音佟铁鑫 | 中号女中音格日樂 |
小号男中音朱之文 |
小号女中音郭村月 |